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最新發表一篇生物科技研究論文稱,工程細菌可將工業污染中的氣體排放(包括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兩種有用的化合物(丙酮和異丙醇)。該方法可替代現有利用石油或天然氣生產的流程,提供了一種負碳排手段。他們對工業細菌的—種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進行遺傳工程改造,用于合成此前它們無法產生的化合物。他們以一個工業規模的先導性試驗表明,工程細菌能以高效率和高選擇性生產丙酮和異丙醇。
“十四五”是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期。且隨著2021年的各項利好政策落實,2022年還將成為儲能的訂單放量元年。
“雙碳”戰略背景下,大力推進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已是大勢所趨。在此基礎上,“新能源+儲能”模式也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儲能行業正步入高速發展賽道。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儲能投資市場空間可達0.45萬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萬億。物濃度不高于150mg/m3。
唐山地區部署大氣污染治理“退后十”工作,鋼鐵、焦化、水泥、砂石等重點行業環保管控力度再次升級,對企業脫硫脫硝、除塵及降低一氧化碳排放工作提出明確要求。7月底前鋼鐵企業煉鐵、軋鋼、石灰工序氮氧化物濃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煉鋼統一改用氫氧火焰切割技術,焦化企業二氧化硫濃度控制在15mg/Nm3以下,砂石行業做到抑塵全覆蓋。
注:2021年1-12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唐山位列后十名內,現行《河北省鋼鐵工業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要求煉鐵、軋鋼、石灰工序氮氧化物濃度不高于150mg/m3。
緊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而來,意見為能源行業、能源市場帶來了更系統化、更全局性的部署方案,推動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提出了4個方面的統籌意見。
環保在線此前數次探討過雙碳話題,就業界普遍認可的觀點進行過總結和分析。毫無疑問,在碳減排的迫切需求下,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中之重,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支撐能源供給側改革的最終方向。
1月,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推出“新年新氣象”系列視頻,展示了各地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以及貫徹落實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的新思路新舉措。
系列視頻中,各地表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提供了行動指南。
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其中,碳排放的強度要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有害物質源頭管控能力持續加強,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
1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方案稱,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電機組,除特定需求外,原則上采用超超臨界且供電煤耗低于270克標準煤/千瓦時的機組。對供電煤耗在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上的煤電機組,應加快創造條件實施節能改造?!笆奈濉逼陂g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應改盡改?!笆奈濉逼陂g,實現煤電機組靈活制造規模1.5億千瓦。
近日哈爾濱辰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在進行生物質發電作業,在產糧大省黑龍江的部分地區,就地取材、變“廢”為電。雖然生物質能發電不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一樣備受矚目,但是我國在生物質能發電方面也在不斷進行發展。我國生物質資源受到耕地短缺的制約,主要以各類剩余物廢棄物為主,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等。行業前景:1.雙碳助力下生物質發電未來空間巨大2.生物質發電收益模式穩定,項目現金流較好。
日前生態環境部正式印發《關于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突出問題的通知》,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和“十四五”VOCs減排目標完成。相對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控制,VOCs治理已成為環境管理的短板。石化、涂裝、印刷等行業是VOCs重點排放源。近年來,VOCs治理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大幅擴容,2020年達到1500億元。未來五年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A股和港股環保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顯示,同比上一年度,環保上市公司總體實現了較大幅度的營收增長,顯示出環保產業受去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企業經營逐步恢復,行業整體表現出較強韌性。大氣污染防治(大氣)領域總體實現了上半年營收總額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其中,龍凈、清新、同興環保等企業營收、凈利潤均實現較高幅的增長。部分上市公司如龍凈、清新上半年開展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工程建設或技術研發,積極實踐減污降碳。